人民出版社原总编曾彦修

纪念馆:www.xettw.com/TT487485857
本馆由[ 孝行天下]创建于2023年03月03日

曾彦修背景

发布时间:2015-03-03 21:38:06      发布人: 孝行天下

大概1939年以后,发现了这个东西不对。1927年到1937年,左翼文化宣传里面,最好的办法是电影,电影特别伟大,好懂,大家爱看这个东西,只要是通铁路,长江岸边通船的,这种中等城市里面,至少都有个电影院。电影院里面,放一个《渔光曲》就不得了,这个电影一来青年们就轰动了,所以电影的贡献特别大。

江青讲1927年到1937年是文化黑线,跟事实完全相反,这个话就是反革命。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上海左翼文化,是唤起全中国的小知识分子,就是中学生以上,有那么百分之几的人开始觉悟。

那以后抗日救亡运动就开始了,比如说1932年,我们在四川宜宾县叙州联合中学,李鹏的父亲也是那个中学的,在三十五班。三十五班平常五六十人,结果有三个人到了延安,多年彼此毫无联系,都是受的左翼文化影响,而并不是直接接受过共产党的什么宣传。

左翼的人还有一个特点,又要干,又知道国民党要抓,所以干这些事情,是没有老师教的。什么是左翼?不是上面哪一个单位组织派人来向我们宣传讲课,都是通过上海的左翼文化的出品。这里面主要当然还是文艺作品,所有的社会科学作品比较难懂,基本是翻译的。文艺作品、电影,后期还加上音乐等等。艺术、文化,三十年代上海这些东西的革命影响可谓大得不得了。

我本人,还有很多人,都是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左翼文化送到延安去的。后来把三十年代党的左翼的、革命的文学艺术界人士,统统打成反革命实在是对不起中国人。

你说你们从小就修正主义了,那就没有办法了,那你十二三岁就开始修正主义了。那是从上海文化来的。看得懂吗?看过也看不大懂,意识形态叫“意志奥罗基”,你看得懂吗?无产阶级叫“普罗列塔利亚”你看得懂吗?列宁叫乌里扬诺夫,你看得懂吗?斯大林叫约瑟夫。开始我们不懂的,这是哪国的?是英国人、美国人还是法国人?不懂“约瑟夫”这个东西,西方天主教、基督教都用这个名字,所以没有想到俄罗斯的名字也会叫约瑟夫。为了防国民党,他们就把斯大林翻译成约瑟夫。当然,知道斯大林了也不叫我们佩服,因为到列宁为止,列宁以后就搞不清楚谁是谁非了。

三十年代的文艺里面有两种,不是只有左翼一种,多得很。其中另外一种就是鸳鸯蝴蝶派,这个东西是不太好,但是它起的坏作用不大,鸳鸯蝴蝶派的东西多。最坏的就是到今天为止我坚持不看武打,剑仙侠客,就是金大侠这一派。这一派人讨厌透了,打呀、杀呀,所以我生平最恨的就是剑仙侠客这个东西,武打。这个东西把青年的注意力、时间、聪明浪费掉了,慢慢信以为真。三十年代醉心于此的青年,是很落后的青年。

谈延安生活

《大师》:能不能回忆下到延安后的生活?

曾彦修:延安最活泼的时期是1938年到1939年秋天的时候,这一年多。两三万青年去了要吃饭啊,窑洞是新挖的、新盖的,消费都是外地运来的,再加上国民党也封锁,到延安的人就比较少了,1940年人口大大减少了。

到延安其实目的就是到前方去。打仗基本上是处于长期酝酿在心中的感情,抗战一爆发,我们有一帮人想参加战斗了。没有人想跑到西北黄土高原的小城,去呆十年八年。做梦也没有想到。我在那里呆着干什么?我直接上前线好了。

到延安之前我是知道一点延安这个边塞小城的荒凉,因为我读过范长江到陕北后的长篇报道。这报道中引用了宋代范仲淹的一句词,全词我大约还记得,是范守边塞小城时的一点荒凉感,可谓极好。“塞上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首词描写驻守于此荒凉边城之状况,可谓达于极点。我们一些人是在十分熟悉这首词的情况下去延安的。那去延安是投什么“机”呢?青春、性命一概不要,只为救亡。

既然我来目的是抗战、打仗,国民党不是也打仗吗?你为什么不到国民党那里去呢?这个问题就来了。国民党也在抗战,他有各种训练班也在招考。有一些中学生、大学低年级的学生,也是为了找口饭吃,考国民党这个训练班、那个训练班。但是进步分子、左翼分子不相信国民党蒋介石真抗日。

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宣传抗战,你们就要抓。你们会真正抗战吗?所以不相信蒋。认为他抗战没有能力。我们当时一半是出于革命,对蒋介石不信任,一半当然是幼稚。就是认为日本人来了,我们全民拿着枪、拿着刀,就可以打仗。

当时到延安去,有一些地下党员去,他们当然是到延安去报到,听党分配干什么。像我们这些哪里是为了什么实现共产主义,说争取全国政权,也没有这个想法。说是打倒蒋介石也没有这个想法,确实是比较单纯,就是抗战,直接上战场,就是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倒。

到延安去的青年,就在1937年到1939年,这三年加起来有几万人我不知道。估计总数有三万上下,这些人相当一部分是到前方去了,相当一部分就留在延安了。不是我们要留的,我们留下来干什么?我们想去前方打仗。

现在的青年不太相信,说你们这些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怎么去打仗?那个时候你不知道,日本人对中国的欺负、压迫,使中国老百姓实在没有办法了,就是要誓死抵抗日本侵略,拼了就同你拼了,就是这么一个情况。我们拼了命也要抵抗,像我们这种人就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大志向,那个时候也不知道这条命有什么了不起,就知道抗日,打死就打死。

但是共产党党中央不是这样准备的,像我们这样的人,算是“知识分子”,我念高中不到一年,什么知识分子,什么也不是。但是中学生到延安去就是知识分子,初中高年级就是,大学生就不得了,大学生也有,并不多。

延安初期的生活什么叫做活跃,就是活跃在抗战,要到前方去,其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问题就是,共产党中央的计划,觉得这些人有用。有什么用?就是我刚才讲的,把这些人派往山西、山东、河北那种比较落后的县,也是长期没动静的(地方)。派一个进步学生到五百公里外的一个小镇,几天就闹翻了,什么都来了,这个救亡队,那个救亡队,都来了,不到三个月,村里的的人都闹开了,这个人也暴露了,假设在十年前就被捕了,现在一般他不会被捕了。

就是这么一闹作用很大,青救会、扫旧会这套都搞起来了。像我这样一个人,什么都不会,不会唱歌,不会演戏,什么都不会,但是我到一个小村子去,我搞三个月,基本上什么热闹的群众团体都搞起来了。特别是经过共产党训练以后,都有这个本事。到一些落后的市镇、两三万人的小镇,三个月到半年,就会给你搅翻。

什么道理呢,那还是因为主要是你提出了要求,符合当时广大青年群众的要求,尽管你是在背后,后来大部分人分向陕甘宁边区,每一个乡都有了。相当一部分人则留在延安,我估计留在延安的人,加起来有几千多。

这几千人干什么?各地方学校办下去,各个单位,各个工作机关都吸收人进去了。因此,整风之前,我认为谈不到特别活跃,也谈不到特别的沉寂,活跃就是唱救亡歌曲,一天到晚唱救亡歌曲。一天到晚唱《黄河大合唱》。活跃是表面上的,一切均是抗日救亡,其他事情并未涉及。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