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纪念馆

纪念馆:www.xettw.com/TT000036063
本馆由[ 花生壳壳]创建于2024年01月31日

哭路遥

发布时间:2012-08-29 16:31:32      发布人: 花生壳壳
路遥时刻激励着我走自己的人生道路,他是我的人生导师,他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要做成一件大事,就必须要有宗教般的信仰和初恋般的热情。
    他的《平凡的世界》激励着千百万为之奋斗的广大青年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之所以能写出史诗般的作品是因为他能够更好的定位自己,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知道自己该怎样做,以宗教般的信仰从是属于他的神圣的文学创作,在那一刻,他已经不属于他自己了,他是把自己的生命托付给了文学事业。
      在小时候,父母养不活他,把他送给了他的叔叔,他也说过,他要活下去,就别指望只依靠别人,一切都得靠自己,父母养活不了我,把我送给了别人,我平静的接受了这个冷酷的现实,当我们一路要饭到叔叔家的时候,他一大清早,拐着破烂的麻袋,悄悄的离开了。我躲在树后看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我知道他不会再回来了,从此我将在这个陌生的地方过着未知的生活,我哭着喊着对叔叔说我要去念书,叔叔没有回答,其实他心里想让他去,但家里实在是没有钱供他上学,婶婶偷偷的出去要饭,为的只是供他上学,在学校里,他始终是背朝着黑板,只因为他的裤子一直穿着,很破旧,以至遮不住自己的屁股蛋儿。当要考高中的时候,他的叔父饱含泪水的跟他说:“我们再也供不起你上学了”。路遥忍住泪水说道:“您让我去考,考上了我也不念,我要让人知道我不是因为考不上才不念的”。
      当路遥第一次看到一本柳青写的《创业史》,路遥的心灵震撼了,路遥开始想向他一样写出一部人类的史诗,路遥从此把我献给了我热爱的文学事业,终于有一天路遥上了大学:延安大学中文系,他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去阅读,去思考。当我读完他的全集时,我得到了一个启示:好读书,苦读书,勤读书;好思考,苦思考,勤思考。我读他的《平凡的世界创作随笔》时,我的泪水已溢满我的眼眶,我哭了,那是一种撕心裂肺的痛,他说过:不要鄙视我们的出生,不要丧失劳动者的感觉,我的写作跟我的父辈没有差别,想牛一样的劳动,想土地一样奉献。为了自己的文学事业,他放弃了很多,包括自己的生命。
     他写的《人生》里的高加林是千千万万奋斗者的缩影,在农村他当了老师,可是,他又被人利用权利顶替了,他从此在家劳作,虽然他的人在农村,但他的心却飞往了农村意外的广大天地,一个有思想有知识的人没有什么痛苦比得上束缚他的思想更为让他痛苦的,当他的叔父当兵回来,他的部下为了讨好他而把他提拔为记者,农村的巧珍苦苦思念他,送别时,她也知道他不可能再回来了,巧珍是从心坎里喜欢他,而高加林也喜欢她,只不过她是农村女孩,又没有文化,这种爱只有高加林在农村生活才能够维系。他离开了,他永远的离开了。这种爱的基础已不复存在了,巧珍低头默默德流泪、转身就走了。高加林进入城市以后辛勤的工作,非常的出色,这时黄亚萍出现在他的身边,她是高加林最理想的女朋友,又有文化,人也漂亮。可她对高加林的爱是有条件的,他要是城市人,当高加林被人告发离开那份“高贵的工作时,也是在宣告他们的爱情结束。
     高加林的一生是倒N型,是悲壮的,又是悲哀的,这可以涵盖所有奋斗的人的人生历程。
   贾平凹先生曾评价路遥:他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他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个气势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创作者需要更多的想像力,这个想像力不是漫无目的的幻想,而是基于作家的一些经历而又超出现实的创造。他一生经历新中国初期,三年自然灾害、大跃进、文革、改革开放。都是伴随着中国农民、农村、农地的改变,思想的转变。
    路遥的精神遗产:一、他对文学事业的那种神圣感,以整个生命去打造自己的文学天地。二、他对普通人命运深刻、持久的关注。三、他塑造高加林、孙少平等人物形象,给社会底层特别是正处于奋斗中的青年以永远的感情与精神的鼓动。四、他尽又可能地挖掘表现了每个人本身潜在的朴素而又宝贵的精神。只有深深扎根于农村、深入农村,才能更多的了解人民大众,作为一名作家,路遥的根在农村,土地是他写作的来源。他也无愧与农民的儿子这个别人看来无所谓、不值得骄傲的称号。这就是他-农民的儿子-路遥。
        对于一个爱好文学的人来说,没有比写出好的作品更兴奋的事了。愿意为所写的作品付出任何东西,包括自己的生命,而路遥正是这样的人。
路遥时我最尊敬的作家,他的逝世是文学界的损失,他时我人生的导师,是我一辈子享用不尽的财富。

      路遥的一句话对我的影响比较大:我的写作跟我父辈的劳动是一样的。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