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华人一代歌后邓丽君

纪念馆:www.xettw.com/TT000000027
本馆由[ 天堂使者]创建于2023年12月23日

邓丽君希望在天安门开个唱 梦想未实现抱憾终生

发布时间:2011-11-21 14:45:28      发布人: jackson

解说:泰国第二大城市清迈,距离曼谷700公里,位于海拔300米的高原盆地,四周群山环抱、气侯凉爽、景色旖旎,清迈大城小镇的独特情调,清爽的气侯和闲适悠哉的生活步调,使邓丽君选择了清迈作她的落脚处,每次到清迈一住就是一个月,她数度造访清迈,选择的不是五星级的高级酒店,而是典雅的湄滨饭店。邓丽君每次来都选择住在湄滨15楼的行政套房,房号1502。1995年5月8日,就在湄滨饭店,邓丽君由于哮喘病发作,抢救无效逝世。

李盾(音乐剧《爱上邓丽君》制作人):1995年的时候,我在深圳做了一个艺术节,做了一个艺术节,那个艺术节呢在演出一半的时候,突然间就有人在旁边说,邓丽君小姐去世了,我就觉得要的血就从脚跟底下往出流,后来我说谁,他说邓丽君小姐去世了,这时候我就觉得头空了,我的脑袋空了,后来旁边有人呢就推我上去,就是你赶紧要上去再说下边的演出了,我一上去脑袋是真空的,我上去,那说邓丽君小姐去世了,麻木的,然后全体观众起立,在深圳大剧院,全体观众起立,然后上半场就是自发的演了三个多小时,这个乐队是即兴,演员即兴唱,全是怀念邓丽君的,是自发的。

解说:对于中国大陆民众而言,邓丽君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符号,30多年前,当人们逐步走出阴影,开始新生活的时候,是邓丽君的歌声抚慰了他们的精神创伤,如脉脉清泉滋润着人们干涸的心灵河床。

李盾:第一次听邓丽君的歌的时候,我是在,我是舞蹈演员出身嘛,我是在上课,上这个芭蕾舞的课,然后呢我从广州去玩儿的时候带回一个磁带,一个磁带,但是我也没有听,也没有东西听嘛,然后正好那天呢,有一个朋友,一个我们的小同学呢,说他爸爸从哪儿带了一个饭盒的录音机,我们就,我就把我这磁带放到录音机里听,这一听就了不得了,那时候孩子可能十四五岁吧,小孩很闹的嘛,突然间这个声音一出来的时候,整个的这个二十几个小孩安静了,鸦雀无声的听她的声音,我几个第一个就是《千言万语》,不知道为了什么,一出来的时候,这些孩子就甚至停止呼吸了。

我一听到这种声音的时候,我突然间觉得一种温暖,因为那时候我认为文革之后,人们已经关闭了彼此交流的通道了,包括表达都不会了,都很僵硬,都很假,你不可能真实的表达,对吧,但是邓丽君的歌声它是真实的,它是真实的从灵魂深处,是吧,从这个人性的光芒里面散发出来的一种力量。

解说:历经文革的人们极度向往平静的生活,期待人间的温情,听惯了进行曲式的革命歌曲,语录歌曲的民众,期待听到贴近人心的作品。而邓丽君那种软绵绵甜密密的歌声,模糊了政治立场,宣泄了个人的情感,唤回了人们心中沉睡已久的温情与美好。另外,大众音乐生活传播方式的进步,即盒式录音机的出现,也加速了邓丽君歌曲在大陆的流行,80年代初,当砖头盒式录音机出现后,人们可以依据自己的情况,主动地去选择接受音乐作品。

捞仔(著名音乐人):我记得特别清楚,那时候录音机嘛,还不是每一家有,我的一个同学他买了一个走私录音机,完了里面送了一盒邓丽君的磁带,我记得特别,叫《大花轿》,那个歌我还记得很清楚,《凤阳花鼓》,都是那种民族小调,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听到过民族小调配上这种节奏,有吉他,有贝斯,当时还不知道有这些乐器,就觉得特别好听,对,当时就拼命去找这些歌来听。

解说:尽管电视屏幕上不播,晚会上更不见踪影,但邓丽君的歌在人们通过一盘盘磁带的翻录相传中,迅速大范围地传播开来。《在水一方》、《小城故事》、《我只在乎你》、《一水隔天涯》、《再见我的爱人》,就像诗一样蘸满了浓浓的情意,在一个普遍淡漠爱恨情愁的年代里表达着爱。

捞仔:那时候我们班同学写封情书什么的,都要把邓丽君的歌词拿带参考一下,对,完了有的时候会抄上一段,就是她把爱也给你带到我们大家的面前。

解说:从上世纪40年代末国民党败退台湾开始,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地区就被一道政治军事屏障所分隔开来,由此便逐渐形成了同根文化,但不同政治制度下的不同文化形态的繁衍状态。相互敌视与相互封闭成为了上个世纪40年代后的大部分时间里,两岸交流史上的关健词。

邓长富(邓丽君胞兄):我们在台湾,其实也经历过,两边都有经历过这一段的时间,像我们在70年代的时候,我父亲因为那个时候身体不好,我妹妹每一次从海外回来的时候,都要带很多的侯宝林的相声,那进来之前呢,都要把壳子丢掉,把封面都拆掉,因为我们那边也管制,那就把这个跟她的录音带混在一起,放到包包里面带进来,那我想在中国大陆,在当时它的背景是有一些的,这些的这个措施,那我觉得就是说毕竟呢,人跟人之间的这种的爱,温暖是需要的。

邓丽君获解禁 内地社会更加开放和宽容

解说:从1984年开始,情况起了变化,从内地到香港的人员纷纷争购邓丽君的录音带,这说明海关已经解禁,这只不过是关系到一位歌星的事,但人们似乎赋予了它更深层次的含义,把它看作是内地社会更加开放,文化上更加宽容的象征。曾几何时,身穿花衬衫和喇叭裤,手提双卡录音机,边走边唱邓丽君歌曲,是大街上、公园里时髦青年最耀眼的招牌标志。从海峡对岸飘过来的歌声,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仿佛一夜间人们发现,原来除了宏大主题的革命歌曲之外,世界上还有一个邓丽君,以这样的方式吟唱着春花秋月、爱恨情愁。虽然有人斥之为靡靡之音,但年轻人还是欣喜地分享着歌声中的甜蜜与哀愁。

捞仔:那时候有几个标记,那时候我记得特别清楚,我也属于这行,长头发、戴墨镜、拿一个录音机,里面放的邓丽君的歌。

记者:喇叭裤。

捞仔:对,喇叭裤,那时候是,就流氓阿飞的一种,那只有我后来看了一下,对,对。

解说:30年后的今天,在物质生活飞速发展,精神生活空前开放的年代,当我们再度回望邓丽君,她的歌声表达的也不过是一个纯粹的女人,有着甜蜜温润的真本性而已。

邓丽君成改革开放30年30人港澳台唯一人选

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30年之际,内地一家媒体评出改革开放30年30人,邓丽君作为唯一的港澳台人士入选,当时邓长富代表妹妹去领奖,评委之一胡耀邦的长子胡德平问他,你知道邓丽君为何入选吗,邓长富摇头,胡德平说她为改革开放早期的中国带来了一种温暖和柔软。

邓长富:他说我们这个邓小姐当然对我们改革开放,在文化上是有很大的一个帮助,他说你看我们这个海外的我们就评选了她,你觉得我们评选的这个过程怎么样,我觉得非常佩服他们,我想这个毕竟他们能够很客观的,就当是的一个文化的一个现象,能够评选邓小姐,我代表作为她的家人,我也感到非常的光荣,那当然我对他们这些的这个评审呢我也表示非常的敬重,那感谢他们对于邓小姐这么肯定。

解说:邓丽君的歌曲绝大多数都是情歌,这些歌曲唱尽了万千柔情,她用歌声把自己装饰城一束可人的玫瑰,自然而然地盛开并且凋谢。

邓丽君16岁出唱片 开始灿烂的歌唱生涯

周瑛琦:在华语歌坛,邓丽君以甜美可人、典雅端庄的形象,清新温润又深情婉转的歌声,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歌迷,虽然香消玉殒已16年,但人们对于她的怀念并没有被时光冲淡,反而与日俱增。

如今歌坛新人辈出,但是邓丽君的音容笑貌,经典曲目以及她的传奇人生,依然在我们的心目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解说:1953年1月29日,邓丽君出生在台湾省云林县褒忠乡龙岩村的一个三合院中,父亲邓枢是河北省大名县邓台村人,早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14期,母亲赵素桂是山东省东平县人,邓丽君在家排行老四,上有三个兄长。

邓丽君出生时,父亲已经四十余岁,也享受到了中年得女的喜悦。

邓长富:我们家里面是,我父亲蛮传统的一个,我们是北方人,我父亲讲这个女孩子在家就要宠,说因为将来她嫁出去以后好坏你不知道,所以父母亲能够对小孩好的,就是在家这一段时间,所以也都告诉我们,那当然我们家四个男孩一个女孩,她是比较宠,父母亲从小也都对她比较特别的这个喜爱。

解说:邓丽君从小就有表演天分,爱跟着收音机里的歌声跳跳唱唱,对歌曲有过耳不忘的特殊天分。又喜欢在家人与友人之间表演以获得掌声,五岁的时候因为对表演相当有兴趣,等邓丽君的父母就安排她到屏东市仙宫戏院附近学习芭蕾舞。

邓长富:她四岁的时候,四五岁,她就想学,学芭蕾,芭蕾你想在那个年代,那个一双芭蕾舞鞋好贵的,可能都要两个月薪水,我父亲两个月薪水,那个时候待遇又差,她又喜欢,喜欢我爸爸也忍痛给她买,买了就让她去学,我想那个时间,50年代吧,我不管是在哪个地方,学芭蕾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那我父母亲既然小孩喜欢也就忍痛,这样。

解说:从小学开始,邓丽君就相当积极地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尤其邓丽君圆圆的脸蛋、灵巧的眼睛,加上字正腔圆的歌声,都让这位小小明星备受欢迎,每逢春节团拜或庆典,邓丽君都会受邀表演歌舞。1966年,邓丽君加入当时台湾著名的正声广播公司的第一期歌星训练班,进入正式体系学习歌唱技巧,这是她在歌坛绽放光芒的重要转折点。在歌坛上闯荡,耽误了邓丽君很多的学习时间,她面临着课业与歌唱生涯无法兼顾的困境。后来邓丽君与父亲商量后,出于对歌唱的热爱,她选择了在歌坛发展。

1967年,邓丽君忍痛从金陵女中办理了休学手续,并正式加盟宇宙唱片公司。不过初中生涯不能与她的同班同学一起毕业,也成为邓丽君心中的长痛。邓丽君决定以歌唱为终生事业后,表现得更为积极,在1967年9月推出第一张黑胶唱片《邓丽君之歌凤阳花鼓》,开始了她的唱片歌手生涯,虽然还不到十七岁,但邓丽君已经走红港台,开始她灿烂的歌唱生涯。在歌坛受到肯定后,邓丽君也尝试演戏,已有拍摄电影《谢谢总经理》经验的邓丽君,在香港七海影业公司的力邀之下,担任了后来风靡港九的电影《歌迷小姐》中女主角叮当,与男主角张冲演对手戏,《歌迷小姐》描述爱唱歌的女孩叮当,在被张冲饰演的大歌星蓝云发掘后将她培养成女歌星的故事。

虽然歌唱事业上如日中天,成为万人瞩目的明星,但在生活中,邓丽君却一如既往地保持低调随和的性格,将自己当做普通女孩,无论待人处事都很客气,在邓长富的心目中,妹妹是个格外细心的人。邓长富结婚时,当时已是大明星的妹妹,主动申请为他当伴娘,为了不抢新娘嫂子的风头,邓丽君特意只穿之件朴素的白毛衣,不施妆容就出现在宾客面前。

邓长富:那我结婚的时候,结得比较晚呢,最主要就说,因为我那时候父亲病重,病重我妹妹也晓得,我父亲跟我也都谈得来,希望能够赶快成家,让父亲能够把他的病能够好一点,有一点这个像冲冲喜之类的,所以我37岁才结婚,结婚呢我跟我妹妹谈的时候她说好啊,她说我来当伴娘,我说你来伴娘,你到时候这个,这个也不太好,太委屈她了这样子,她说没关系,她说自己人嘛,但是我也非常感谢她来,她都有考虑。所以她也不穿戴得很亮丽,而且她也就是很普通的,穿一个白色的这个毛衣,也没穿婚纱,都没有,就是不希望就说,她说你这个结婚不能抢嫂嫂的这个风头,所以她穿得这个很朴实,所以就是她很懂事,她做很多事情她会替人家想,是这样,所以我觉得在这个事情上面,每一次想起来我都蛮感伤的。

解说:三哥邓长富的思绪又被拉回到和妹妹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仿佛那位可亲可爱的妹妹离他并不遥远。

邓长富:她在美国读书的时候也都是穿的这个牛仔装,也都是很,也不化妆,所以当初去也没有什么人认识她,她也就非常要求希望自己能够自己有多大的,多一点的空间,所以她每一次回台北来,我们都是很平常搭计程车、吃小吃,不用化妆的。所以这也是她未来后来为什么喜欢法国巴黎,喜欢清迈,因为那边认识她的人不多,她可以很自然,很没有负担的这个生活。

邓丽君下葬 棺椁里放了三本书

解说:1995年5月8日,所有的美好都消逝在泰国清迈如血的夕阳中,邓丽君带着未尽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5月11号,夜里10点30分,客死他乡的邓丽君魂归故里,5月28日,在20万台湾民众和全球华人的目送下,邓丽君长眠于台北金宝山筠园,下葬时,哥哥邓长富特意在她的棺木里放了三套书,《唐诗三百首》、《李清照的词》和《张爱玲作品全集》,因为邓丽君生前喜欢诗词和小说。

歌迷们深深相信邓丽君其实并没有走远,她只是在迷离的雾色中一席白衣、低吟浅唱。

邓丽君为不能在天安门开个唱抱憾终身

周瑛琦:听邓三哥讲,邓丽君的一生之中有三大遗憾,第一个是获得一个好学历,因为她上到初中二年级就因为歌唱事业而终止了学业,第二呢是邓丽君的婚恋,她一生当中始终没有真正的成为新娘,第三个也是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来到中国大陆开演唱会。

虽然邓丽君曾经设想要来大陆开演唱会,甚至自己还设计好了以敦煌壁画为背景,结合中国古典四大美女的图象,地点都挑好了,在天安门广场,但是随后呢又因缘差错,打乱了她的计划,在天安门广场举办演唱会成为她留在脑海中的梦想,然而就在她离世16年之后,被称为音乐剧疯子的制作人李盾,终于用另一种方式完成了邓丽君生前的夙愿。

解说:邓丽君曾对媒体说过这样的话,我一定会去内地,我也愿意把我的歌唱给大陆同胞听,然而台湾方面却非常担心,冷冻中的邓丽君真的到内地去,于是蒋经国找到当时任新闻局局的宋楚瑜,让他亲自出马劝说邓丽君,放弃内地之行。邓长富透露,上世纪80年代,邓丽君便知道大陆有很多人喜欢自己的歌,而在家庭的影响下,邓丽君一直有着很深的故土情怀,希望能够回到那片血脉所系的土地上唱歌。

事实上,有关邓丽君在大陆举行巡回演唱会的事,大陆是真的进行过一些实际的接触,然而由于种种的阴差阳错,包括担心对当时尚在军种服役的三哥造成不利影响,邓丽君直到去世也未能完成大陆之行,留下了终生的遗憾。

邓长富:当时大陆这里也蛮积极邀请她来,不管这个当初也有春晚,也有邀请函,也希望她去,那当然那个时候两边的环境,还不是像现在这么的和谐,所以批准我们台湾的那边当时的政府也不愿意我们来,那后来邓小姐决定来呢,那个是在差不多在80年代,80年代快80年代末,那她也计划,那当时她也跟我谈过,我那个时候是在部队里面,我还在担任军职,我也告诉她了,我说你如果你决定来了,我这边就办退伍,我会陪着你过来,也就是说她也担心会影响我,其实还好,我们家里面很多事情都是统一协定,你要做了我就可以一方面时间也到了,我就可以退下来陪着她过来。

所以那个时候也都在积极准备这个事情,其实我们那个时候定的目标是1990年,1990年我们希望有机会到这边来做一个这个演唱,那你也晓得,当时也发生了一些事情,所以跟我们接头的人当然就断讯了,断了讯了,我们就没有办法再接头,再继续把后面工作延续下去,那个时候邓小姐讲,说没有关系等等以后再说吧,但是我想她自己也不知道,会这么早的这个离开,那我想如果是她要晓得的话,那可能在当时的工作,这来大陆演唱会更积极,所以我想人生无常,是也没想到的一件事情,我想这也是她很大的一个遗憾。

邓丽君人生信仰:对生活要感恩 对人要宽容

解说:在邓丽君的一生中,母亲赵素桂对她的影响最大,她常常开导邓丽君说,对生活要感恩,对人要宽容,而邓丽君一直将这句话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她在长大成名后,经常参加慰问活动,即使在半退休之后,唯一不缺席的就是参加义演,除此之外,从出道起她总是坚持慈善活动绝不缺席,而且邓丽君所办的慰问晚会一向打破传统慰问活动沉闷枯燥的刻板印象,使她成为台湾中心中的义演皇后,享有极高的声望。

近些年来,发展势头强劲的中国大陆,和两次政党轮替后的台湾有了越来越密切的往来,每一年两岸都会举行各种纪念邓丽君的民间活动,很多到台湾自由行的大陆客,也都要去看看邓丽君的墓园和文物馆。

邓长富:我觉得就是两边,这个我们海峡两岸都是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那当然历史有历史的一些的背景,那目前走到现在这个阶段,一定是要能够和谐发展,两边和平,对两边的这个,这个人民都好,大家能够在繁荣进步,以彼此之长,来补自己的比较弱的地方,我觉得这样很好,那我也非常希望,当然是文化的交流是没有隔阂的,那透过音乐,都能够抚平人心,也能够激励人心,我想这个音乐是两岸交流的一个很好的一个管道。那有幸呢就说,邓小姐能够在两岸的这个交流里面能够起一些作用,我想当然共同吧,两边都可以,都喜欢听邓小姐的歌,我觉得这个歌呢能够带给大家还是一些温暖、和平、安定。

解说:16年来,人们没有忘记这个用声音温暖过世界的歌手,在中国大陆,在香港,在台湾,人们用不同的形式来怀念她,在陵园,在剧场,在歌厅,在校园,邓丽君的歌声不时萦绕在耳畔。今年,各种纪念活动仍然层出不穷,其中一台名为《爱上邓丽君》的音乐剧备受瞩目。

李盾:初衷呢,就是要弥补中国人的一个遗憾,我觉得这样一个人,这么多的观众喜欢她的这样一个歌手,没回来,没有真正的跟我们见过面,我觉得这是对中国(大陆)非常大一个遗憾,我觉得我要弥补这个遗憾,对,这是我的初衷。

周瑛琦:16年过去了,流行音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华语流行歌曲的风向标可以说已经转了无数次,但是邓丽君的歌依然被传唱。

2008年,邓丽君的歌曲《但愿人长久》随神州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2009年,在新中国最有影响力文化人物的评选活动中,邓丽君以850多万票的绝对优势位列榜首,2010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前夕,她被多家知名的华文媒体评选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女性,何日君再来,这个萦绕歌迷心中的问题有了答案,音乐剧《爱上邓丽君》在全国各地的巡演中,再现巨星风采,向永远的歌者致敬。而在下一周的节目中,我们将为您详细的介绍这部音乐剧。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