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氏

历史来源

  甲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固安、围场,山东昌乐、东平,山西太原、运城、临汾,河南卢氏,湖北老河口,四川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望出荥阳。晋代有甲吉;明代有甲良;又有甲聪,鸿胪寺序班。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商朝君王太甲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太甲,一称大甲,为商汤嫡长孙,太丁之子,在其叔仲壬病逝后继位商王朝君主位,共在位二十三年,病逝后葬於历城(今山东济南历城区)。
  太甲,由四朝元老伊尹辅政,伊尹为其连写了《肆命》、《祖后》等几篇文章,教导太甲遵照祖先的法制,努力做一位明君。在伊尹的督促下,太甲在继位后的头两年,其表现还过得去,但从第三年起就开始放纵,他任意地发号施令,一味享乐,暴虐百姓,朝政昏乱,又亲自破坏汤制定的各项法规。伊尹虽对其百般规劝,但他都听不进去,伊尹只好发动宫廷政变,将他强制送到商汤墓地附近的桐宫(今河南偃师)居住,让他自己反省,史称“伊尹放太甲”。
  太甲住在桐宫,见祖父汤身为开国君王,坟墓却十分简陋,又从守墓老人那里了解到祖父的许多艰苦创业,仁厚省俭的旧事,对照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确实不象话,便暗暗内疚,决心痛改前非,开始在桐宫关心孤老,遵守法制,与人为善。
  三年后,伊尹见太甲真心悔过,十分高兴,便带领文武大臣,携带王服,冠冕,恭迎接他回到亳都,还政于他。从此,太甲以自己过去的失足为鉴,早朝晏罢,勤政爱民。遵守汤制定的法律,将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商朝也逐渐繁荣起来,周边诸国皆臣服于商王朝。伊尹见太甲成为明君,更加高兴,还特地写了一篇《太甲训》的文章来赞扬他,称他为太宗。
  甲氏,即为商王太甲之后,其后裔以祖名“太甲”为姓氏,称太甲氏,后省文简称为甲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狄族,出自古赤狄族甲氏部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
  春秋时期,在商朝末期形成的赤狄族,占据了今山西上党大部分地区,其中有一支叫“甲氏”的部族,主要活动在今武乡县西部,并不断侵扰晋国。周定王十三年(公元前594年),晋国出兵灭亡了赤狄族中最强大的潞氏部族,次年,又派大将士会伐灭甲氏、留吁氏、铎辰氏各部,基本平定了上党郡一带地区,清除了赤狄部族对晋国的侵扰。
  灭族后的赤狄甲氏部族众,被晋国分散至各处,其族人不忘原部,遂以氏族名称为姓氏,汉化称为甲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交趾,出自古交趾甲峒部落大聚氏,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迁徙分布
  分布: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北海市,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肥城市、昌乐县、东平县,河北固安、围场,山西太原、运城、临汾,河南卢氏,湖北老河口,四川合江,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均有甲氏族人分布。

家族名人

触 屏 版